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是汉语的一个成语。语出元末明初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这则成语原指关羽身在曹营,心想刘备,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,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。
人在曹营心在汉指的的意思是
“人在曹营心在汉”的原句是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。
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【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】:曹营:三国魏曹操的营垒;汉:指蜀汉刘备阵营。指三国时蜀汉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身陷曹营而心怀故主。比喻坚持节操,忠于故主。也比喻人在此处,心却向往着别处。
出处:元末明初·罗贯中·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五回:公曰:“深感丞相厚意。只不过吾身虽在此,心念皇叔,未尝去怀。”
成语语法:其结构为复句式,可充当单句的谓语,或作复句的分句,多用于口语。含褒义。
“人在曹营心在汉”的成语典故
东汉末年,权臣曹操掌控朝政,意图铲除异己,第一瞄准了兵力薄弱的刘备。刘备刚抵达徐州,根基尚未稳定,兵力更是稀有,非常快就被曹操的大军击败。在混乱中,刘备与他的结义兄弟关羽、张飞失散,一个人投奔袁绍。关羽则携带刘备的两位夫人坚守在下邳。曹操早就对关羽赞赏有加,因此有意收其为己用。他精心设计战术打败了关羽,使得关羽暂时投靠了自己。
曹操给了关羽很多赏赐,关羽全不在乎。他虽身在曹营,心里却一直不忘刘备。后来,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,他立即给曹操写了一封辞别信,感谢他的款待,将曹操赐他的“汉寿亭侯”的金印悬在房梁上,又将所赐的金银封存一室,然后携带随从,护送两位嫂嫂的车队,向河北进发,去探寻刘备。
成语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用于比喻坚持节操,忠于故主,也比喻人在此处,心却向往着别处。
“人在曹营心在汉”一样的成语
人在心不在【rén zài xīn bù zài】:指人的躯体在这里,但心思却在别处。比喻坚持节操,忠于故主。也比喻思想不集中。
出处:
1、岑凯伦·《蜜糖儿》:不过,他每次和我出外,一直心神不定,魂不守舍,显然人在心不在。
2、《荣氏父子》:荣毅仁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,人在心不在,练不了几个字,不是叫手痛就是叫脚痛,要么就是干坐着发呆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“身在在曹营心在汉”的都有什么人
1、代表人物1、关羽
关羽是《三国演义》中大忠大义的代表人物之一,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这句千古名言就是由他而起。
2、2、代表人物2、荀彧
真的可以称得上是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的怕是非荀彧莫属了。由于荀彧一直在曹营里为曹操奉献我们的智慧,两人相交了二十多年,就像是彼此的知己一样,曹操称之为“吾之子房”。
3、代表人物3、徐庶
相对于关羽而言,要说徐庶是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也是愈加实至名归的。有如此一条歇后语“徐庶进曹营——一言不发”,讲的就是“身在曹营的心在汉”的徐庶。